磁力探傷只能發現磁性Q235B直縫焊管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,而且對缺陷僅能做定量分析,對于缺陷的性質和深度也只能根據經驗來估計。磁力檢驗是利用磁場磁化鐵磁Q235B直縫焊管所產生的漏磁來發現缺陷的。按測量漏磁方法的不同,可分為磁粉法、磁感應法和磁性記錄法,其中以磁粉法應用最廣。
中國經濟處于重大戰略機遇期
機遇與挑戰并存,解決之道仍是加大改革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27日在“2019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展望分析會”上表示,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偉大的時代,到了一個關鍵節點,現在正處于重大戰略機遇期,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,一旦轉型成功,便是偉大的重新崛起。
但他也指出,機遇期也是挑戰期,中國還需要更大力度和更徹底的改革開放,才能抓住機遇。
劉俏以未來17年的中國經濟為研究的時間跨度,對標世界發達國家,指出中國將面臨著諸多挑戰,首要之一是產業結構。
劉俏分析認為,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保持比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,不能讓產業空心化。因此,中國需要保持一個GDP占比較高的制造業,這意味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將面臨更大挑戰。
產業結構所對應的產業人口是另一大挑戰,即如何實現勞動力重新配置的挑戰。
此外,未來17年,如何繼續保持高水平的全要素增長率,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、城鄉結構變化,如何提升研發的質量和解決高端人才缺口,以及如何提升投資效率等,均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長期挑戰。
劉俏認為,只有在公共設施和服務的提供、養老統籌等領域深化改革,優化勞動力配置,從而適應人口結構、產業結構的變遷,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的結構性問題。